沈帥青:打機成癮比率低 正確應對玩樂無憂

話題

發布時間: 2019/05/28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世衛正式將打機成癮列為一種疾病,引起全球多國遊戲公司及心理學家擔憂對廣大玩家群眾的影響。電玩在設計時便考慮怎吸引人,故家長更有必要認識遊戲,幫助子女有度享樂。

世衛上周六正式通過《國際疾病分類》第11版修訂,將「遊戲失調症」(gaming disorder)列入指南。不少機迷或自認上癮,但世衛對此疾病的定義為持續12個月以上出現3種病狀︰1、玩遊戲時缺乏自制力;2、打機凌駕於日常生活及其他興趣;3、對社交、學習工作、家庭等產生負面影響,但仍投入玩遊戲。

世衛強調,只有少數人會受其影響,大部分機迷並非患者。然而,此舉正陸續迎來各方反對聲音。電玩大國南韓的文化部昨日發信至世衛,反對將電玩成癮列為疾病,引述建國大學一項長達5年的研究指,年輕人的惡性打機亦源於其他問題,例如學業壓力、缺乏師友支援、家長行為及注意力缺乏症。

美國弗雷明翰州立大學心理教授Anthony M. Bean質疑世衛的定義不科學,因其列舉的病狀同樣可以套用於其他愛好,例如看足球。他又表示打機是不少人應對生活難關的一種方法,擔憂將其列為疾病可能導致治療師忽略抑鬱等更深層次的問題,令接受治療者情況惡化,弊多於利。

無可否認的是,不少遊戲公司確實善於捉摸玩家心理,設法讓其上癮,例如提供每日登入獎賞(daily login bonuses)。對遊戲上癮後果嚴重,註冊社工謝家和表示,曾有個案是13歲男生經常通宵打機,假日更花逾16小時打機,影響作息及令飲食不定時;亦曾有太太不滿丈夫放工後只顧打機,不照顧孩子,影響感情。

不少遊戲公司已嘗試實施防上癮機制盡社會責任,外國大型綫上角色扮演遊戲諸如《魔獸世界》有所謂Rest XP(休息經驗值),即玩家下綫時間越長,下次登入便可享有更多經驗值;該遊戲更在2010年推出家長或監護人使用限制,讓家長直接控制子女打機時數。

但家長若不熟悉孩子喜歡甚麼電玩,又如何與其有效溝通、培養正確玩樂習慣?美國家長或比本地家長走前一步,據美國娛樂軟件協會,67%美國家長每周會與孩子打機至少一次,多達94%更稱會關注孩子玩甚麼。本港家長若要惡補遊戲知識,亦非毫無資源,救世軍現有「有機上網」計劃,助家長由零開始認識打機文化,改善與子女溝通及調節打機時間。

打機與其他愛好一樣有其利弊,與其如臨大敵,不如趁機教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及如何適當行樂。

家長如何幫子女控制打機時間

  • 器材入手︰家長不應在孩子房內放置電子屏幕如電視及平板電腦,亦可善用電子器材的家長控制功能,免讓孩子玩得過多或接觸不良資訊
  • 設下規矩︰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每日打機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。家長需讓孩子明白打機過多可影響身體健康,不可在孩子表現良好時獎勵額外打機時間
  • 其他活動︰在家中預留無科技空間,例如善用一起吃晚飯的時間談話。平時亦應多安排活動諸如體育及玩紙板遊戲,讓孩子得到娛樂及成就感

資料來源︰心理治療師Amy Morin
 

撰文 : 沈帥青